近日,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潘斯宁博士(项目负责人)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基于分形维数的热端部件变频变幅热——机械耦合加载下疲劳损伤演变机理研究”项目,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张辉军教授申报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与氧化物量子阱共构纳米异质结气体敏感机理研究”项目,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当前,我国现有的热-机械疲劳实验技术难以准确再现变频变幅热循环与机械荷载耦合作用,采用单一裂纹长度也难以准确描述复杂裂纹演变过程。潘斯宁博士申请的“基于分形维数的热端部件变频变幅热——机械耦合加载下疲劳损伤演变机理研究”属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下的二级学科“机械结构强度学”,项目开展以后,有望能为热端部件结构强度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为我国高端装备热端部件的自主研发奠定理论基础,缓解我国在高端装备热端部件研发设计领域的“卡脖子”现象。
张辉军教授申请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与氧化物量子阱共构纳米异质结气体敏感机理研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是针对敏感材料量子阱共构纳米异质结的构效关系以及传感机理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使材料具有特异的量子限域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实现对目标气体分子的高灵敏选择性识别和检测。项目开展以后,有望在理论上揭示量子阱纳米异质结与待测气体间的作用机制,实现纳米异质结结构的人为设计和可控制备,提高室温下对目标气体的高灵敏选择性识别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