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766net手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性意见》(教发〔2015〕7号)、《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教办〔2017〕156号)以及《必赢766net手机版章程》编制,主要紧密结合国家、广西和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和发展目标,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聚精会神抓内涵建设,一心一意促改革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主要成绩
1.厘清发展思路,顶层设计科学明晰
“十二五”期间,学校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学校各项工作。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实现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进内涵式发展、改善民生”的三大目标。2013年编制《必赢766net手机版发展定位规划》,制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五年行动计划并全面启动转型发展工作,确定学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整体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办学类型、定位和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转型发展路径和转型发展时间表,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着力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学校获准正式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回访,并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实践证明,学校办学定位是准确的,转型发展的办学目标与思路是正确的。
2.修订办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十二五”期间,学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修订《必赢766net手机版章程》,进一步明确学校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岗位设置和绩效目标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扩大了二级学院自主权,逐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优化内部机构,增设、整合部分职能机构和二级学院,进一步理顺了部门的权责关系。
3.扩大办学规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校设置的本科专业由24个增加至39个。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10331人增加至2015年11755人,面向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生源区域结构日趋合理,质量不断上升。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深受社会好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扩大。在转型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和优势,并得到广泛认可,学校社会声誉良好。
4.优化专业结构,内涵建设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确定专业发展重点和特色,初步构建了八大专业群。专业内涵建设取得新进展,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广西高校优质、特色专业和2个广西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共计投入近1.5亿元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专业发展平台建设,覆盖、服务了学校大部分现有的专业群。逐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上述措施,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优势传统学科专业得到巩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快速发展,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发展格局。
5.加强学科建设,搭建省级科研平台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的数量和水平上了新台阶,建立了以院士工作站、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自治区级学科平台7个。获批广西重点学科2个,广西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育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与大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方向)研究生。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6项,获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获201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实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零的突破,并走在区内同类高校的前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58篇,其中核心论文488篇,SCI、EI、ISTP、CSSCI收录论文106篇;出版专著(编著)76部;申请国家专利126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5项。科研经费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近2000万元。
6.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2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批自治区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64项,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更加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基本适应、规范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初步构建了“四位一体”(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整闭环系统。设立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组织体系;通过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二五”时期,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自治区级项目9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为自治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7.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和推动“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具有行业领导地位、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共建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人力资源和融入企业文化,推进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和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以下简称“八个共同”)的“八个共同”机制的形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8.实施人才战略,师资队伍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和有力度的人才引进政策,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大幅提升,结构明显优化,人才支撑学校发展的核心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引进“贺江学者”1人,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引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1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增加到63.89%;与2010年相比,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由25.91%增加到2015年底的30.38%,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增加至4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2010年不到10%增加到22.05%。获自治区级才小高地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
9.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日益完善
“十二五”时期,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逸夫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一批基建项目,总投资约3.88亿元。总建筑面积由2010年的20万㎡增加至38万㎡,极大改善了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条件和其他教学条件。学校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全面加强了校园室内外环境文化建设,建设景观式校园,使校园“变身”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贺州博学园,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图书信息资源不断丰富,馆藏纸质图书达98.62万册,电子图书总量为227.23万种,中外文数据库7个,有利支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需要。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现建有52门校级以上共享精品课程(资源)、146门网络课程。
10.重视民生工程,促进和谐稳定发展
学校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启动建设教工住宅小区工程,小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教职工住宅条件。同时,较大幅度提高教职工津贴收入,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和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了人心,促进和谐稳定发展。
11.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廉政思政工作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校院两级协调运行的决策规则和工作机制。“十二五”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的满意率逐年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满意率均超过90%以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受到自治区督导组的高度肯定。干部选拔、培养、管理、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加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学校先后荣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12.实施文化铸校,建设文明生态校园
“十二五”时期,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大学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形式多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各社团文化节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常态。确定包括校旗、校徽等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主色调,进一步规范学校形象标识。着力建设族群文化博物馆、校史馆等大学文化载体。族群文化博物馆已被列入国家级博物馆名录,并成为学校、贺州市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启动建设语言博物馆,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授予“安全文明校园”“卫生优秀学校”“绿色大学”“和谐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3.通过合格评估,积聚发展精神动力
“十二五”期间,学校实现了以优良的条件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把学校建设成合格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不仅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更为学校、为全体教职员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舟共济谋发展的大局精神;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孺子牛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奋发有为,敢于超越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后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
经过五年改革发展,特别是经过以评促建工作,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开始形成,逐步建立了支撑学科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了综合改革,正在逐步破解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范围较广、层次丰富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总体判断,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特别是发展依靠的要素、发展的动力、增长的质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内部条件。这对于学校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主要问题
尽管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转型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学校在校转型发展中,与学校担当时代使命与自身发展能力,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办学模式方面:学校转变过程中,存在培养规格不适应企业行业需要,培养内容不适应产业升级,培养方法不适应成长规律,实践平台不适应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创业要求,教师工程能力不适应应用人才需求等问题。
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提高“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吻合度,在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中,“八个共同”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地方本科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师资队伍方面: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水平尚不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亟需加强,具有工程实践和国际视野的教师数量少,吸引和汇聚高层次人才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水平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激励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急需加强。
学科建设方面:学科水平总体不高,应用学科能力不强,且对专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不足;学校科研综合实力还不能强有力地支撑区域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学科团体薄弱,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匮乏,科研经费不足;学校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高水平科研工作的政策滞后;服务地方产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合改革方面:学校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彻底。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有待加强,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责不清、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没有形成。
办学特色方面:总体办学还没有完全体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及“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必赢766net手机版发展模式”需进一步凝练与总结。
二、“十三五”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外部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深化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新重大改革,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的转型发展目标。从自治区层面看,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广西高等教育强基创优计划也提出了要创新高校分类管理机制,激励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举措以及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推进开放合作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等新要求,作为自治区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在“十三五”时期的事业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跨越发展成为“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新机遇。
(二)内部发展因素
学校加快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需要新动力。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在办学基础和条件、体制机制、发展氛围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向更高办学目标迈进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未来3-5年时间,学校的学科专业内涵提升和学校基本建设同步进行,发展任务将异常繁重。与此同时,我们面临激烈竞争的挑战。一方面,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有关高校都在选队、站位,以图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虽然学校是自治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转型发展起步较早,但区内外兄弟高校也在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核心竞争力呈快速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潮面前,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内部治理结构、体制机制以及获取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甚至思维方式,是否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要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机遇和挑战面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仔细审视“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形成加快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的新动力,实现弯道超车,完满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三大核心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突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和协同育人,推动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步伐,主动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以及贺州市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向东开放、人才兴贺、新型城镇化“五大战略”发挥支撑作用。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人才队伍为关键,转型发展为路径,创新创业为抓手,综合改革为动力,一流质量为目标,深化综合改革,按照“整体布局、综合施策、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需求导向,突出应用。坚持满足需求是学校办学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育人育才重大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提高质量是学校办学之基,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办学生命线,致力于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地联合,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区市共管”体制优势,树立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之根的理念,通过学科引领、成果转化、校政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办学资源,使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走校政企合作、产学研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与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行业学院,按“八个共同”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零对接。
协同育人,转换成果。坚持协同育人为学校兴校之策,通过校政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等方式,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本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动和促进与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科教结合的有效推进、合作共赢。
主动服务,支撑发展。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高内涵建设水平,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主动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的四大战略、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贺州市“五大战略”,主动呼应、主动介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拓宽办学空间。
办出特色,做出贡献。改革创新是学校强校之源。把特色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以特色发展求生存、促发展,着力探索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大学文化等特色发展模式。
三、发展定位
(一)办学目标
致力于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
(二)办学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拓展国际教育。
(三)学科专业
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保持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和培育应用型学科专业,努力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四)人才培养
培养品德好、基础实、专业精、创新创业能力强,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服务面向
立足贺州,面向广西和周边省市,主动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通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培育办学特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内涵提升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强化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条件建设,基本建成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治理结构,形成以培养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应用型大学办学体系,初步构建转型发展必赢766net手机版模式,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新水平。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工程,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优先对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和精准培育,力争在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国家级项目立项、较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方面有新突破,力争学校成为专业硕士授权单位,初步建立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
——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良好条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努力实现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一轮整体提升。
——启动“双一流”(一流应用专业、一流应用课程)建设工程。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文科优势,提高理工科发展水平。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初步建立起专业数量50个以内,2-3个在区域内特色鲜明、产业行业结合度高、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有影响力的一流专业(群);建设3-5门以自治区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为标准的一流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一批专业主干课程。
——初步形成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必赢766net手机版转型发展模式。校政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涵盖所有专业(群);行业学院建设管理制度完善,运行高效;按“八个共同”目标要求,推进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改革;转型发展形成具有必赢766net手机版模式特色的体制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体系。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制意识、专业智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健康体魄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重要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师资队伍结构科学,支撑学科专业发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水平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建立一支由校内校外导师构成的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继续拓宽办学空间,提升办学硬件设施。完成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继续拓宽办学空间,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水平;加大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等硬件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保障。
——推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学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内部体制机制。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校主要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这个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要发展指标为:
1.办学层次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学校继续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深化综合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使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同时,要以优异的成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实现办学水平新提升。
2.适当控制办学规模。“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数量、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国际教育。到2020年全日制学生总规模为21000人,其中本科生16000人。
3.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学校本科专业要控制在50个以内,并围绕地方产业与区域新兴产业,重点建设2-3个优势特色专业群,在自治区级、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创新创业中心(基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硕士授予权学科实现零的突破;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推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按“八个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
5.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量在1000左右,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应用型学科研究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5%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在80%以上;“双师型”教师要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0%;专业群内至少有一名以上行业公认的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100人左右;外聘校外企业行业导师200人以上。
具体指标详见附表1《必赢766net手机版“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
按照“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学校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强基”和“创优”计划为抓手(详见附表5、6),以实施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创建优势特色为重点,统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体任务与举措如下:
一、加大推进学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一)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根据“三扶”原则,突出重点,突出应用,凝练学科方向,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学科。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旅游管理、数学、艺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加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打造特色鲜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平台,支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重点在食品、碳酸钙、新材料、特色农业、健康养生产业等领域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立足区域人文资源及社会发展需求,在基础教育、特色文化、方言研究、瑶族文化、特色旅游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各级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和重大项目培育制度,努力使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科研经费以及科研奖励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现有的自治区级学科和科研平台的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力争在自治区级、国家级科技奖项上实现新突破。
专栏1: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目标
规划期内,学科建设资金投入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争取新增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2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以上和市厅级科研平台6个。
规划期内,力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2项以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1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75项以上,市厅级科研项目立项300项以上。力争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以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以上,市厅级科研成果奖30项以上。获得科研经费总额累计达到5000万元以上,其中为地方服务的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申请国家专利200项以上,获得专利授权50项以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以上,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10份左右。发表SCI、EI、ISTP、CSSCI等高水平论文15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0部左右。
|
(二)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努力实现硕点建设目标
按照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大农业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艺术硕士、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等专业学位培育点建设力度,加强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培养工作,加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力度,力争实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目标。
(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服务地方新能力
加大协同创新推进力度,努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创造有利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政策环境,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形式参与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培训和咨询服务,增强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服务性。在现有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的基础上,筹建由校级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参与或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
(四)健全科研创新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改进对教师的科研评价办法,针对科研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探索分类建立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强调考核制度的导向性。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各类科研项目的管理责任。建立教师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突出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实施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发展工程,围绕地方和区域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抓手,持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一)继续优化专业结构
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项目,集中资源建设好自治区试点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旅游与健康养生产业类专业群,巩固发展原有优势的教师教育类专业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类、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专业群,积极培育土木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碳酸钙与新材料类专业群。推动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根据学校资源条件,至2020年,全校本科招生专业控制在50个左右,形成以工、理、管、经、艺、文、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详见附表2:必赢766net手机版专业群建设规划一览表)。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实施“双一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群)。
1.培育特色和优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按“八个共同”的要求,建设形成若干优质、特色专业(群)和优质(精品)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系列教材,打造示范性教学团队。到2018年专业群专业签订校企实质性合作协仪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制度完备、运行良好的理事会(董事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比例达50%以上。
2.建立一套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实训实习的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要达30%以上。主要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覆盖率要达100%,用人单位参与率要达到100%。
3.服务重点区域产业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广西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重大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版。
4.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建立以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质量监控、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和特色与创新为考核重点的校内专业评估制度,开展区级、校级专业评估。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创造条件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力争5年内通过1个以上专业认证。
(三)加快协同育人步伐
在规划期内,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形成人才培养新机制。
1.实施协同育人促进项目。通过实施协同育人促进项目,进一步完善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继续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八个共同”为核心内容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争取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项目立项。(详见附表3:必赢766net手机版“十三五”期间产教融合、校政合作平台建设规划一览表)
2.加强行业学院建设。继续推进与政、产、学、研等共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的行业学院,加快推进“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的筹建工作,新建特色鲜明的行业学院3-5个。与合作方共建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和集成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块,规范教学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行业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规范合作办学管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学院在建设优质特色专业的独特作用,并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品牌和协同育人的示范平台。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坚持能力培养为核心,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制意识、专业智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健康体魄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关键指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更加突出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继续推进本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按照深度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工程,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1.完善课程体系。依据“教、学、做”一体化和强化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整合,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点加强人文素养、艺术鉴赏、自然科学、经济管理、法律及环境保护等通识选修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为内容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2.完善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文化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体系,启动合格课程建设,建立评估验收机制,进行全面的课程标准评估验收,所有课程达到合格要求。
3.启动一流课程建设。开展重点课程建设的立项工作。着力建设以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标准的一流课程建设。通过校校合作,引入优质课程和师资,促进教师提高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能力。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内容,建成一批内容能体现行业需求、技术进步,对技术和社会需求回应有力的优质应用型课程或在线课程。
(三)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促进互联网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以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行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仿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试行小班化教学。逐步推行多样化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
(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修订完善本科教学的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质量制度建设,构建完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由“质量目标、质量标准、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改进提高”六要素构成,涵盖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运行、学习支持服务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挖掘、扩展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功能,实现对校内日常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测。
(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开好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健全具有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改革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四坚持制度创新,着力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释放教学制度改革红利;五加强实践环节,为大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特别是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加大投入、优化服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动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案例资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资源体系。重点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每个专业群在应用类教材开发与建设上要有新突破。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实训教材和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使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进行各类开放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构建慕课(MOOC)资源和校内外网络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在线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逐步提高。通过上述措施,争取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成为自治区立项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工程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一轮整体提升,以优异的成绩在“十三五”期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专栏2: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新增自治区级优质或精品课程(包括在线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0项以上,新增区级优质、特色专业8-10个、国家级1-2个;新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3个以上。全面完善网上教学平台、资源库的教学辅助功能。争取获得2个以上自治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争取新增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以上个,国家级2个以上,新增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2个,新建专业实验室(中心)10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新增8个和30个。力争新增区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1项。
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规划期内,新建产教融合平台10个,实施协同育人促进项目6个以上,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转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数、参与国家大学生实验计划项目、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人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逐年提高,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0%,第三方评价本科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大于70%,毕业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破除束缚学校改革发展的障碍,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办学自主权等政策,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将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重点,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不断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一)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要通过外引内培,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并取得明显成效。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紧缺学科与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实施教授、博士建设工程。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创新培育机制,促进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努力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学术)负责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围绕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发挥现有科研平台聚集人才的功能,形成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合力,力争在自治区级以上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突破。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型师资建设工程”。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一步落实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和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培训、参与研发等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制度。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继续推行和完善“柔性”引进“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引进优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以课程(模块)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承担相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每学年动态聘用课程特聘教师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工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聘请有创业经验的校外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兼职的校外创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应当达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的50%左右,建设3-5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四)多渠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多渠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做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提供教师转型发展的专业咨询与指导,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激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学术访问等渠道,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弘扬优良教风,不断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熏陶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的评选和表彰,发挥教师学识人格魅力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六)加强党政管理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改进干部选拔、管理、监督、考核、培训、激励机制建设,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与专任教师队伍发展相匹配,政治坚定、作风严谨、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加强专职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其他专业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信息化建设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维护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
专栏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数达1000人左右,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为80%以上。培养和引进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数量达300人左右。聘请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兼职教师200人左右。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序逐步提高,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数量的逐年提高。在培育自治区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有突破,引进或培养高层次人才2-4人,打造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团队1-3个,争取首先在自治区级以上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突破。建设3-5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2个以上自治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创新团队2个以上,新增贺州市人才小高地3个以上,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坚持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的评选和表彰,力争在自治区级、国家教学名师取得新的突破。
|
五、完善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十三五”期间,要完善校园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在办学空间、基本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条件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一)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明确学校东、西校区和黄姚校区的功能定位,完善校园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基础配套设施。“十三五”期间,新建西校区的学生公寓、教职工公租房、地方民族研究中心、产教融合工程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园、北苑运动场等项目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完成黄姚校区的总体规划,建设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计划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23万平方米,投资估算约6.88亿(详见附表4:必赢766net手机版“十三五”基建规划一览表),使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及其他生活服务附属设施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使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超过国家办学标准。“十三五”期间,校园建设要形成“二景观三校区四校园”功能多元、合力支撑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对教学实验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计划投入2亿元以上,建设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教学信息平台等项目20个以上。通过加大投入,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12000元以上。优化实习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示范性强、使用效率高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培育自治区级实习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争取成为自治区立项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项目。提高实践教学平台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功能整合全校教学实验室,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产教融合平台的作用。
(三)加强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坚持“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大力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数字图书馆保障体系和多层次服务体系,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适应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需要,具有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特征的大学图书馆和区域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十三五”末,馆舍总面积达到35000㎡以上,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到180万册,纸本期刊2000种左右。增加数字资源的比例,实现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无缝管理与服务。电子数据库达15个,新购置电子图书30万册(种),使馆藏电子图书达到80万册(种)。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力争建成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特色数据库。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
(四)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加快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建成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新一代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信息化体系。实现校园教学科研区无线网络全覆盖。以信息化应用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统一标准,构建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达成标准统一、数据统一,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为教学服务的能力。
六、构建开放合作办学体系,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一)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服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力拓展各级各类培训市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教师培训。整合学校及社会优质资源,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和行业学院,着力开拓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业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促进校地互动发展
完善校地互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必赢766net手机版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进一步加大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力度,构建具有鲜明必赢766net手机版特色的校地互动长效机制和稳定的校地联络机制,推进学校与贺州市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区、县政府的战略合作。继续推进村镇学院建设。
(三)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要进一步拓展与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合作领域。继续推进与大连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大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
(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提升项目,提升“走出去”水平。继续加强与国(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扩大校际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加大开放办学力度。继续拓展与国(境)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在获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有突破。实施面向东盟国家交流促进项目。争取自治区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留学生教育基地和建设外国留学生公寓以及广西高校东盟国家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一带一路”国家及其他国家留学生规模,在校留学生人数累计达800人次以上。创造条件鼓励在校本(专)科生出外游学,国(境)际游学学生人数累计达1500人次以上。逐步递进扩大教师国(境)外研修学习的规模,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七、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一)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落实《必赢766net手机版章程》,进一步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基本内容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认真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执行力。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健全和维护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不断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维护好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推进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适时建立理事会机构及其制度,逐步形成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机制,发挥其密切联系社会、扩大决策民主、争取社会支持和接受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岗位设置、职称评审、分配制度等方面探索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试行非实名用人制度;试行以聘代评、评聘结合职称制度。继续深化校内干部制度、后勤服务管理体制和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科学推进绩效目标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整体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优化配置办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八、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一)弘扬“文化铸校”理念
推进大学文化系统建设,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学习氛围,引导师生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践行校训“自强、自立、求知、求真”所蕴涵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抓好文化素质提升的平台建设,建设好、利用好校史馆、博物馆、各类陈列馆、艺术馆、各类文化艺术节、各类社团活动等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为文化传承创新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继续完善学校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展示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精神面貌。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和建设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二)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
完善校园建设规划,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创建安全稳定校园;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加强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
九、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着力建设和谐校园
关心广大师生切身利益,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建设和谐校园。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加强博雅苑教职工住宅楼配套设施、周围环境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切实改善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条件。完成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努力办好附属幼儿园(博雅幼儿园),在办学空间、经费、师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努力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人心,增添活力,建设和谐校园。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政治保障
通过实施强基固本的思想先导工程,为实现学校“十三五”时期各项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委把握全面、谋划全局、推动改革的能力,为推动学校发展定好向、掌好舵,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执行好,工作业绩好,师生反响好的“五好”基层党组织,做到“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促进党员干部在推动学校转型升位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强化思想引领,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健全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媒体建设“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管理体系。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定不移反“四风”。 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对大宗物资、基本建设、招生录取、科研经费、干部选拨任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二、组织保障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总体规划的实施。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发展规划办公室承担办公室日常事务。各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严格按照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牢固确立自觉落实规划的意识和通过规划引领发展的意识,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实行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规划的贯彻与落实。学校各层面将规划任务逐年分解、如期落实。做好学校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与二级学院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师生员工明确学校“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工作任务,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谋学校“十三五”时期各项事业发展。
三、制度保障
(一)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各责任单位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要把做好“十三五”规划与学校发展定位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各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及二级学院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建立依据规划统筹配置学校资源的工作机制,使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建立实施评估制度,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切实加强“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控,健全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建立合理的任务分配与考评机制。在“十三五”中期和末期,分别组织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并公布评估结果,并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将规划完成情况和目标管理绩效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确保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四、经费保障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经费保障。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投入。提高经费筹措能力与财务管理水平,积极拓宽渠道,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为学校规划实施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积极面向社会筹措建设经费及各类奖助学金。充分挖掘学校形象、品牌、校友等有形或无形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在学校成立各类发展基金。重视信贷资金的筹措和运作,降低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和筹资成本,保证学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深化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经费预算方案,提高预算执行力,强化科学预算对学校发展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财力保障机制和服务与管理并重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经费管理,严格财会制度,坚持勤俭节约。在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同时,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广西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以及贺州市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向东开放、人才兴贺、新型城镇化“五大战略”,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学校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提升办学层次,初步建成在区域内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决胜时期。全校教职员工应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践行 “自强、自立、求知、求真” 校训所蕴涵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汇聚力量与智慧,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